如意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此期间,它非常受欢迎,成为皇帝和达官贵人的手中之物。它结合了一种不求人的民间挠痒痒的东西,在器型上,实用性上除了用它挠痒痒,还用它来显示权杖的作用。原型结合如意的头部呈弯曲回头状,被赋予回头就是如意的吉祥寓意。“君子比德如玉”,玉如意的出现,将玉的坚润不渝美德与如意的吉祥寓意结合,成就了具有中国特色吉祥文化的如意器物。
如意品类包括珐琅、木镶嵌、天然木、金、玉、沉香等。清朝的皇帝和皇后用如意作为礼物来奖励皇帝和大臣;当皇帝选择妃子时,如果她把如意交给一个人,这意味着她将成为皇后;在中华民国时期,如意成为一份有价值的礼物,富裕的家庭互相赠送,并祝愿满意。此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如意图案来形容吉祥的含义,如年年(鲶鱼)、万年青(柿子)、吉祥(象)、和平(花瓶)、四艺术(钢琴、象棋、书法、绘画)、必要(笔)(锭)、四合(四)等。它们被古代绘画、建筑、家具、服装、玉器、瓷器、竹木牙雕广泛使用。
如意寓意吉祥,在中国古代宫廷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每逢重大节日,王公大臣和各地官员都要献出如意。作为吉祥物,如意成为新皇即位、皇帝大婚、皇帝后妃生日不可或缺的礼物——皇帝登基,大臣们要献上如意,祝贺新政大吉大利。乾隆皇帝60岁生日那天,大臣们筹集了60把金丝编织的金如意,共用42546克黄金。
这个三镶铜镀金螺丝令人满意。翠瓦分别镶嵌在头部、中间和脚趾上。翠瓦上雕刻着宝瓶、松枝和龙纹,象征着和平与吉祥。螺丝如意是1897年清恭亲王送给光绪皇帝的寿礼。皇帝家人每逢生日都要互相送上幸福。皇帝生日,家人送如意,皇太后生日,皇帝也要按规定送如意。慈禧太后60岁生日时,光绪皇帝献出了一套九柄如意,王公大臣们自然不甘落后,为了取悦慈禧,有人献上了九九八十一柄如意。据清宫档案记载,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期间,光各式各样的如意就收到了1000多柄,如意成为数量最多的寿礼。
有趣的是,清朝皇宫还规定,皇帝应该选择皇后和妃子作为信物。婚前一天,喜床的四角各放一把。轿子里,洞房里的案子,随行宫娥的手,到处都是幸福的意思。如意是皇帝奖励外国使者和下属的上等礼物。宫廷制作的一部分是宫廷的需要,一部分是为了赢得人们的心,以示皇帝的恩情而奖励臣子和外国使者。得到皇帝赏赐的如意,那是光宗耀祖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