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衙门的权力排名学
衙门这个词,我总想到它的谐音爷们。事实上,衙门是由一大群爷们组成的。以清代县衙门为例:
正印官知县,秩七品,一县最高行政首长,人民尊称太爷;知县有一群书籍和衙役供其派遣,具体执行公务,也被小民尊为差爷。此外,朝廷通常还为州县配备了几个辅助官员。作为县太爷的副手:县城、秩八品、县政府的第二把手,相当于执行副县长,被称为二太爷;主簿、秩九品、分管粮马或治安的县第三把手、三师傅;典史,不入流,分管一县治安,县政府第四把手,四师傅。
以上四位男子(知县、县城、主册、典史)是进入行政序列的朝廷命官,具有正式的国家干部身份。此外,衙门还有一群不是国家干部的人,绝对可以称之为爷爷,而不是国家干部。
首先是幕友,俗称师傅,即知县私人出资聘请的行政顾问、行政秘书、行政助理,但其地位高于现任县长助理,与知县大人以宾主相称。一个小县至少要有两位师傅,分理钱谷(税务)和刑名(司法);在大县,师傅多达七八个甚至十几个。除了钱谷师傅和刑名师傅,还有什么书启师傅(起草公文)、账房师傅(财务会计)、知客师傅(招待客人)、注册师傅(负责函)等,以至于清代有句无幕不成衙的谚语。所以有句话叫无绍不成幕。
知县雇佣的长随、家丁,即官之仆,地位卑微,但仆以主贵,又称二爷。他们的工作是为县长办差事、跑腿、伺候。根据不同的分工,他们跟着门丁(传达室叔叔)、跟班(生活秘书)、仓库(仓库管理员)、厨房(后勤)、司签(办公秘书)等。有些衙门,二爷也有自己的跟班随从,供自己使唤,俗称三爷,又称三小子,说白了,三小子就是仆人。平日,知县有事要命令胥吏衙役,门丁按例传诏。然而,门丁并没有亲自传唤,而是转身叫三爷跑腿。被传唤的胥吏衙役也由三小子陪同,进入内政府。
衙门里还有另一群人,也叫三爷,也就是叔叔、叔叔、少爷的合称。我用它来指官员。官员的远亲甚至亲戚和熟人都可以归为官员。古人出去当官,经常拖着家人上任,亲戚朋友也会跟着上任找工作。现在所谓的裸官以前很少见。
以上三种男人(师父、二爷、官亲),大致属于前人所说的无官之责,有官之权的隐权者。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是,与具有正式官员身份的佐老爷相比,作为隐权者的三种男人谁更有权势?谁更受官员和人民的敬畏?
在这里我卖个小关子,先转述一个关于官场现形记的故事:
据说湖北武昌省城有一座龙华寺,非常繁华。合城文武官员在业余时间随喜随喜(指捐香油钱)。寺庙里的方丈只管清修,不问别的事,执事的另一位知客僧,专门负责应酬客人,与各衙门交往。龙华寺的知客僧,法名善哉,能言会道,很受欢迎。当知客僧不到一年的时候,他不认识湖北省所有的贵官和富商,也没有一个不同。他更有能力,是这些大人老爷们的妻子,特别是没有一个不喜欢在他的寺庙里走动。
有一次,善哉和尚举行了一场超大型的水陆道场募捐仪式,广发请柬,邀请达官贵人参加水陆功德。善哉和尚尽力张罗,在寺庙外陈设一新。男客座位,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上等是提、镇、司、道、督、抚衙门的幕友和官亲;二等是实际短缺,候补府班以下人员至第一县止,与一些富商同行,如外行买办、钱庄汇票等品牌;三等是候补州、县、佐二官、普通买卖人等。女客座位也分为三等,与男客相当。
中国人在排座次上的知识一直博大精深。以前在某市电视台当记者,入门功课就是记住市领导的排名。哪个名字在前面,哪个名字在后面,哪个领导上镜五秒,哪个领导上镜四秒。这位善良的和尚是佛教中人,应该讲众生平等,但他确实是一位知客天才,深知世俗世界的排名学,未来客人的席位分为上、中、下三个等。享受上等席位VIP贵宾包括提督、镇总兵(他们是驻武昌的高级武官,相当于省军区司令、军长)、布政使、按察使(副省级领导)、道士(相当于区域行政专员)、督察衙门的幕友、官亲、湖广总督、湖北巡抚,大概没有屈尊参加这种宗教活动。VIP中的VIP了。二府级官员和首县(省衙门驻知县)坐在二等贵宾席上,还有一些富商,主要是金融界和外贸界的成功人士。至于州县领导以及佐贰官,则安排在三等席位上。
这三个等级的席位按什么标准排序?首先,肯定不是完全按照客人的官职排序,因为主管衙门的幕友和官亲没有领导身份,但可以参加VIP上等贵宾席,那些洋行买办,钱庄汇票的老板,也不是官员,但席位高于州县领导。第二,这并不是完全按照客人的财产排名,因为洋行买办、钱庄汇票的老板显然财大气粗,没有资格进入VIP席。
如果引入隐藏权力的参考系数,我们会突然意识到善亚和尚最初根据客人的实际权力价值(实际权力=正式权力+隐藏权力)进行不同等级的知客待遇。当然,提督、镇总兵、布政使、按察使、道士都是地方高层领导,正式权力很大VIP;虽然主管衙门的幕友和官亲不是国家干部,但他们与省领导的关系非同寻常。隐藏的权力不容低估,所以他们也坐在席位上;由于清末商人的社会影响力(隐藏的权力)越来越明显,商界的富人也可以享受与中层领导人同等的待遇。
虽然坐在三等席位上的佐二各官也戴着官帽和官服,但他们也有自己独立的政府办公室。他们看起来很体面,但实际上他们没有权力。他们的权力完全被正印官架空。例如,在清朝,佐二官不得擅自提起诉讼,也不得擅长犯人的算术。难怪他们被安排被安排到最低级别,这与普通买卖双方一样。
从知客和尚的权力排名中,我们可以得出上述问题的答案——衙门里的师父和官员远比那些有正式官员身份的佐二师傅更有权力、更受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