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8版的《水浒传》中,曾经有一部经典的戏,讲述了吴松在孟州的路上遇到了孙二娘,因为他发现孙二娘和他的妻子开了一家黑店卖人肉馒头。吴松互相打架,孙二娘脱下外套和吴松打架。
镜头中孙二娘所穿的红色肚兜就是古代所有女性的内衣穿着样式。只不过肚兜是清朝时候的叫法,宋朝的正确叫法是“抹肚”,当然作用差不多,都是用来遮挡胸腹的。
为什么要穿这个东西?
网络配图
在原始社会,为了保护自己免受伤害,人类在前体覆盖动物的皮毛。后来进入文明社会后,人们意识到遮羞的必要性,发明了亵渎。
汉代改名抱腹,平织丝多做成前后空的风格,南北朝改成前后都有的风格,叫两当,意思是两边都挡住了。后来不管怎么演变,一般都是这样。
因此,肚兜也是我们最熟悉的古代内衣。直到中华民国,许多女性都有这种衣服,这在古装剧中也是最常见的。那么,既然你有外套,为什么你从来没有听说过下半身穿什么呢?
事实上,在汉朝之前,男人和女人的下半身都没有内衣,因为当时人们穿的外套被称为衣服。这种衣服意味着裙子,也就是说,所有的羞耻都取决于下半身的裙子。《礼记》明确要求:劳无偏,夏天不洗衣服。这意味着即使在炎热的夏天工作或工作,你也不能随意提起裙子,否则这不仅仅是一个粗鲁的问题。
这就是为什么古代非常注重坐姿,尤其是女性永远不允许叉腿坐。直到汉朝开始,除了外面的裙子,女性还增加了同样的衣服——穷裤子。《汉书》说:宫人使令都是穷裤子,多带。
网络配图
这种穷裤子意味着开裆裤。当然,开裆的原因不是像汉灵帝那样方便宫女,而是透气通风。由于古代卫生条件差,普通人经常无条件洗澡。为了避免细菌滋生,可怜的裤子被设计成这种风格。
既然内衣早就有了,为什么古人不重视内衣的发明呢?除上述卫生问题外,还有两个因素。
首先,由于古代工人主要是男性,在三从四德的封建礼教社会,女性不允许出现,因为她们不允许外出工作,所以对内衣的进化没有严格的需求。
但另一方面,为了方便战争,赵武灵王学会了胡服骑射,裤子开始取代裙子。为了方便工作,工人们发明了小牛鼻腰带,也就是说,没有裤子的紧身裤。西汉司马落魄时,还穿着小牛鼻子和卓文军在街上卖酒。
网络配图
第二,古人非常重视心胸。早在西周,古人就发明了心衣,即上身穿的衣服,以掩盖心脏的重要器官。
可见,古人对上半部分的重视程度远高于下半部分。直到19世纪后半期,欧洲女性开始走出闺房,便裤才应运而生,并流行到世界各地,最后发展成了居裤、内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