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络对官员的服装问题进行了多次讨论,见仁见智之言屡见不鲜。
有人认为官员的服装既是风格问题,也是品味问题。事实上,在清朝,官员的服装是一个热闹的话题。
清朝入关后,满族的许多习俗都得到了普及,包括服装。清朝官员的正式服装包括羽毛、帽子、帽顶、长袍、补充服装、皮毛、珠子、靴子等。各级官员都有相应的服装,法律不得自行更改。
网络配图
清朝历史电影和电视剧中经常提到黄色外套。在清朝,黄色外套分为明黄色和金黄色。随皇帝巡逻的胡从大臣允许穿黄色外套,颜色为明黄色,正黄旗是皇帝的直系bu队员和兵丁也穿着金黄色的黄色夹克。
清朝皇帝经常奖励有功的大臣和士兵黄夹克和黄夹克。虽然只有一个字的区别,但两者非常不同。奖励黄夹克,只有一件。所以有些大臣得到了皇帝奖励的黄夹克,通常绝对不愿意穿,穿坏了!
享受黄色外套是非常不同的。虽然你穿得很华丽,但你可以自己做。但这一权利只能由高级官员享有。例如,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高级官员都享受黄色外套。但如果你犯了错误,享受黄色外套的权利可能会随时被剥夺。
冬天,清朝官员特别注意穿毛皮外套。亲王郡王以外的官员不得穿黑狐皮,并对各级官员可以穿的毛皮外套作出了不厌其烦的规定。可以说,在清朝官场,如何穿衣是官员的必修课。穿错衣服不仅让人发笑,甚至犯了大罪。
网络配图
雍正二年(1724年),朝廷重申禁令,违者治罪,因为很多官员混淆了顶戴、补衣、毛皮大衣等。但还是挺人性化的:冬天被派到关外出差的官员,可以不拘品级穿毛皮大衣,防止冻死。
清朝的一些高官手里有钱,不可避免地会在衣服上炫耀。据《清仓钞》记载,慈禧太后的宠臣荣禄顶戴用的羽管,一根价值13200银。
当时主管财政的户部尚书立山有朝珠365挂,每天换一挂。据说这些朝珠最低值1200银,也就是说,这些朝珠的总价值至少值36.5万2银。这本尚书真是朝珠叔叔。
光绪34年(1908年)12月,庆亲王家举行宴会,参加的高级官员都穿着毛皮大衣。整个宴会就像一个珍贵的毛皮展览,包括雀舌尖、鸡心尖、云南毛尖、凤眼尖、银针貂、贝勒貂、貂爪仁、金丝猴皮、白狐腿、花灰鼠、青羊、白狼狈、玉带尴尬、金边庄稼等。
大多数人都没听说过这些毛皮大衣。按照清代官员的工资标准,光靠工资重的毛皮大衣是不可能的。
网络配图
清人欧阳赵熊写的《水窗春谈》记载,管理河工巨款的官员穿的毛皮,都是派人带着大量资金直接去关外买当年猎获的整只狐皮做的,就连京师大的皮货店也惊叹其完美。甚至这些官员便服用的苏杭丝绸和缎子都是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图案和颜色,然后下单编织给苏杭的商家。
《水窗春谈》还说,清代也有我们车马,布衣粗糙的官员,吃喝穿都很节俭。事实上,清代官员的官方工资很少,生活也相当困难。例如,翰林院的翰林,他们头疼保持家人在首都的日常开支,更不用说为自己买高档衣服了。
官员朝靴,清zheng政府没有严格的规定,大部分都是黑缎做的。至于款式,方头靴在清初很流行。有史料描述了清朝乾隆和嘉庆翰林的苦难。因为他们靠官方工资生活,租不起车,更别说自己买车了。他们只能步行上班,经常亲自去购物。
因此,即使你不穿官服,当你在小酒店市场看到方头靴时,你也会知道一定是翰林。因为除了翰林,其他穿方头靴的官员都不屑与普通人混在一起。道光年后,尖头靴在官场很流行。
网络配图
雍正三年(1725年)8月,有大臣上演,请严格规定官员军民的着装标准。雍正不以为然地说:我看大臣,只看他们的品行,不看他们的衣服。
他还举例说,统巴拜戴的凉帽作为一品大员,虽然很旧,但这有什么关系呢?在我看来,他是一个能干的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