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无论是普通人的坟墓,还是贵为天子的帝王陵墓,首先要考虑的是风水问题。风水的核心是早期选址时避风避水,后来藏风聚气;根据《周易》和五行八卦,尊重坐北朝南(详见拙作:为什么中国古代皇帝要坐北朝南?),崇尚左为青龙,右为白虎,前为朱雀,后为玄武。这些对后世皇帝王陵的选址影响很大。
芒山(北莽)位于洛河之南,地势高平,山水环绕,出入方便,自然是墓葬的好地方。古有生在苏杭,死葬北莽、北莽山上闲土少,洛阳人古墓之说。北莽对面是洛河(黄河的支流),符合风水理论的思想:背山面河,象征着开阔通变的地形,心胸开阔,控制万物的志向。正因为如此,在中原建都的皇帝都想在死后入住北莽,以福阴后人,江山永固。莽山上下,战国、秦、汉、曹魏、西晋、北魏、东魏、唐、后梁、南唐、宋、元、明等朝代的君王和杰出人物都睡在这里,如殷王、东周王、东汉皇帝、蜀汉皇帝、曹魏皇帝、西晋皇帝、南朝陈皇帝、唐明宗、南唐皇帝、苏秦、吕不韦、陈平、贾谊、班超、何进、关羽、狄仁杰、杜甫、石守信等。
其中,北莽东汉帝陵有五座:光武帝原陵、安帝恭陵、顺帝定陵、冲帝怀陵、灵帝文陵。然而,在这五座陵墓中,有四座陵墓位于莽山之阳,只有一座特立独行,位于莽山之阴的黄河滩上。即使是普通人也认为房子后面有山,房子前面有河。这座奇怪的陵墓恰恰相反。南面是山(莽山),北面是河(黄河),也就是所谓的枕河踏山,就像山前的门,房后的河。我们知道这些说法在风水学中是极不提倡的。它是汉光武帝刘秀的陵墓——原陵,那么为什么东汉的开国之君会选择一个违背风水理论的建陵之地呢?
汉光武帝刘秀可以说是为数不多的有成就的好皇帝之一。他不仅是一代文治武功出众的中兴之君,而且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拥有软统治权力和定鼎皇帝的皇帝。雄才大略,永垂历史,成就斐然,傲视千古,历史地位高。难怪刘秀被誉为最能用人,最有学问,最能打仗。
刘庄,后来的汉明帝,刘秀的第四个儿子,是女王阴丽华出生的(详见揭秘:中国历史上最称职的女王)。据说刘庄当王子时从不听话,总喜欢和汉光武帝唱对台戏。你命他向东,他偏向西方,叫他打狗,他却把鸡赶出去;如果你说西红柿很甜,他一定会说苦;如果你说太阳是圆的,他会说太阳是方的。刘秀对这个小儿子没有办法。刘秀早就看好北莽是风水宝地,所以临死前,知子不如父的刘秀得到了一句正话:故意命令他把自己埋在黄河里,让儿子把陵墓放在邻山之颠。于是他把王子叫到病床前,告诉他:父亲,我命中缺水。我死后,千万不要把我埋在北莽。你必须把我埋在黄河底部,以免我升天后口渴。谁知道王子这次不正常,看着老父亲苍老无色的脸,悲伤,认为和父亲工作了这么多年,以后没有机会想,如果他甚至不能服从父亲最后的愿望,那么他还是个人吗?于是哭着发誓:不孝儿从来没有听过父王的训练,现在痛改前非,埋葬事务遵父嘱。刘秀一听,叫苦不迭,无奈君无话可说,于是叹了口气就死了。
图:汉光武帝刘秀画像
后来,王子即位,公布了遗诏,并征集了天下能工匠,打造了龙舟灵枢。葬礼结束后,灵枢被扔进滚滚黄河。这时,河水突然咆哮着向北滚去。棺材立刻变成了一片平地,一座陵丘拔地而起。据说原陵虽然位于黄河滩上,但黄河泛滥却从未侵害过。当然,黄河水不侵,只是因为这里的河床南高北低,河水只能倒向北岸,水流越急,向北冲得越厉害。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这是人们编织的一种情愿解释,因为他们无法解释原陵的异常现象。没有恶意。相反,为原陵增添了一丝神秘有趣的色彩。
事实上,从公元50年开始,刘秀就在北莽山和黄河之间修建了自己的陵墓。他曾对负责建陵园的窦融说过这样一段话,他的陵园要所制地只有二三顷,无为山陵,陂池才能使流水。临终前,刘秀又再次下旨强调:我在世时无益于天下平民百姓,丧葬时应像文帝那样陪葬以瓦器,不要用金、银、铜、锡等贵重物品,要因山为陵,不起坟堆,各地刺吏及其他官吏要忠于职守,不要来京奔丧,也不要递送吊唁章。因此,在他的陵园建成之初,没有任何奢华的建筑。隋唐时期种植的柏树。这完全符合原陵的规模和位置。
刘秀死后,汉明帝把原陵建得非常豪华,却在东汉末年吸引了董卓的盗掘。秋末叶落,当你站在原陵西300米处东望时,整个陵园看起来像仰卧的刘秀,戴着皇冠,穿着龙袍,头枕黄河,脚踏北莽。刘秀身长240米,头部由陵北古柏组成,高50米。她脸上的凹凸部分由一些参差不齐的柏枝组成。她的五官和胡子清晰可见。微风吹动柏枝,刘秀的胡子飘了起来。
图:汉光武帝刘秀陵墓-原陵遗址
墓上的柏林构成了刘秀的肚子,高60米。墓前走廊旁边的两行柏树就像刘秀的腿。汉阙山门外的柏树恰好是刘秀的两只脚。这就是所谓的原陵奇观——汉皇仰卧。看到这奇观,你会感叹皇帝的威望,给我们最大的视觉享受。这是刘秀当时想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