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志僧人是南北朝时金陵(今南京)得道高僧,世称宝公、志公。七岁在南京钟山道林寺出家,其平生颇有传奇色彩。
梁武帝很崇敬宝志僧人,因他有诸葛亮远见之明。宝志曾对萧衍说:“昔年三十八,现在八十三,四中复有四,城北火酣酣”。到厥后这些话都应验了: “梁武帝萧衍38岁时霸占了建业(南京),83岁时碰到了火警,元年4月4日同泰寺动怒。”
相传宝志僧人修心不忌口,留着长发,吃肉饮酒,邋邋遢遢,成天提着一根手杖,杖头绑着一把小刀、一根尺子和一个鸡毛掸子。本来宝志用这三样工具表示将显现三个朝代:刀能削整洁,表示齐朝;尺子能测量,表示梁朝;鸡毛掸子能弹去尘土,表示陈朝。
有人说宝志是济公的宿世,也有人说他是济公的原型。有一次,梁武帝扣问宝志怎样拯救地狱中的幸福?宝志答复说:“唯闻钟声,其苦暂息”,于是梁武帝下诏要天下庙宇撞钟。也便是说,庙宇撞钟的习俗是宝志僧人最早发明的。
宝志僧人99岁时坐化圆寂。梁武帝萧衍是他的“粉丝”,遂出万金把他葬在了南京紫金山南坡的独龙阜,还专门为他建了一个宝公塔。
事有奇巧,800年后有个僧人当了天子,这小我私家便是朱元璋,他和刘伯温选孝陵墓址,发觉独龙阜这个地方是风水宝地,但是这地方葬着宝志僧人,刘伯温献计挪走宝志的陵墓。随后有了“朱僧人让朱僧人”的韵事。
老朱打开陵墓,发觉两口对着的大缸,挪去上面的缸,内里是宝志打坐肉身。固然已往了八九百年,遗体却没有任何腐败征象,宛在目前,如生前打坐一样,屈膝盘坐在缸内。只见头发披身,指甲缠腰,鼻柱下垂至膝。朱元璋大惊,命人移动大缸,却无人能动分毫,刘伯温点纸焚香膜拜,许愿重找风水宝地,这才挪动了大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