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经取阿罗汉、佛菩萨所讲道能否雷同?

2022-11-16 15:54:23 作者:13.阿喵
导读:道德经与阿罗汉、佛菩萨所讲道是否相同?,本人一介凡夫,所议标题本不该由我来提,应该由高僧大德、德高望重的修道人提出,但翘首以盼之余,总未待有人来辨析这个题目,所以就以自己...
土登翁修堪布 愿寒窗苦读的学子心想事成

本人一介凡夫,所议标题本不应由我来提,应该由高僧盛德、德高望重的修道人提出,但翘首以盼之余,总未待有人来辨析这个标题,以是就以本身所学浮浅的知识来妄谈一下,以求抛砖引玉。

前些时间,干涉有位朋侪的母亲学佛怎样?她说佛道本是一家,我就没再问下去;厥后又听到有位老师开播讲金刚经的“无为”与品德经的“无为”法是雷同的,再看许多人认为品德经的道便是佛菩萨讲的道,这时我看许多人包罗汗青名流对这点都孕育发生了误会大概是错误的知见,于是就有这个人缘来促成这个议题。

敦煌藏经洞遗珍 佛 菩萨丨私享艺术

品德经讲的道与佛菩萨的道不是一样的,跟南传佛法二乘声闻法可以存在相似也有差别之处,但跟释教大乘第一义谛的道是差别的。

从佛经传入东方,翻译者要用类似的意义,一定借用原东方的词义举行借用,固然字同但意思并非内质雷同,如龙与纳加,原佛经的纳加是一种雷同大蟒的鳞甲类生物原型,而翻译者用龙来指认,目标是要学者用俩者一些配合相似处作为一种标志了解的。

从上而知,佛经大乘佛法提到的“道”与“无为法”只是字面上了解与品德经的道雷同,内质上实在是差别的。

起首要相识俩者差别,必要对俩种经典举行了解,品德经的道,是说什么,佛菩萨得的道是什么。

品德经讲的道,从大众了解是天然运行的纪律,万物运作都有一个纪律在举行指挥,违背这个纪律,就会得到负面的工具,只要推行事物自己的纪律,就会得到善好的回报,好比在春天下种来年就会收获好,在冰冷季节下种来年收获就欠好,品德经讲的道,也可以了解为一种才智,但讲的是天然的,假如用这个道来讲释教的人缘法,善有善报是存在可通的,但假如以此笼统来包罗佛菩萨讲的道,那么是否有一种惊奇的论点孕育发生了:释迦牟尼佛并不必要来凡间一趟,并且品德经的作者也成佛了,释教所讲的外道也就不存在了。

禅宗祖师盛德常说释迦牟尼佛为大事人缘而来人间示现,讲的佛法是独尊独占;不共外道的。以是佛法本相了义为无上正等正觉,如其时早已经有阿罗汉之名,释迦世尊假如是重复再提已往的教义,为何费事示现于人间成佛?

先说阿罗汉的“道”是怎么样的,学阿罗汉的人便是从观看五蕴中,领会到万事万物皆是改变无常的,没有一种事物,没有一种物质永久存在的,肉体和精力上的我也是时时改变,人必定是生老病去世的灭亡历程,而就在这种改变无常中,人会认为本身是可以永远的存在,大概寻求某种永恒稳定的欢乐,执取一个不存在的永远的主体“我”而循环不止,本相来说事物自己也是籍由种种人缘而存在,如屋子实质上是由沙土砖头而组成,当代科学报告我们分子由原子组成,而天下便是由最小的单位物质组成,彷佛是找不到一种不行拆解的物质存在,学阿罗汉的人便是从观看五蕴无常万法皆空领会到本身也是虚幻不实的,以是他就灭失统统,舍弃统统而得到摆脱的“果”,永劫处在于“空”的状态,连结“寂灭”的境地。

为什么说品德经的原理可以和阿罗汉的道存在雷同,那是由于俩者都是观看天然,从中了解事物的运行纪律,进展出自身的理论,是依于天然事物而创建的,差别之处在于目标差别上。

品德经的道是讲天真烂漫,天然纪律便是如许生老病去世,最好的摄生要领便是清净无为,不要去执着于声色犬马之乐,要无欲而刚,和天然合为一体,天人合一,合乎天道而连续的连结下去;而阿罗汉道是灭却舍弃全部的统统,连结那种空无的状态,品德经则不以为必要灭失统统执着,连结自然可爱的一壁,积极面临生命。

从层面上了解,声闻法和品德经的道法某种意义上不相违,只是目标差别,有些人说大乘佛法非佛说,那这小我私家是可以奉老子李耳为佛的,由于没有了大乘佛法,学的佛法便是一种凡间哲学,他学的佛法跟品德经的道某种意义上是同样的凡间法。

纵然贤人未有言及当代科学,从古至今的进展,假如是对的会被席卷进科学体系,错的在今日就会被辨认那种是错误的,对天然纪律运行的了解我们知道那是精确的,佛法的人缘改变与品德经事物天然的纪律是精确的。

以是,假如没有大乘佛法,佛道彷佛是共通的,但是大乘佛法的道不是那么简洁,和品德经的道是不共通。

在此之前,简洁先来说一下阿罗汉和大乘法的菩萨有什么差别,阿罗汉便是观看五蕴皆空无常苦空,他就依这个观看得到了明白“天然纪律”的才智,了解自我为子虚的存在,然后就分别舍弃诸法诸种执着,色香味触法完全看淡,在他看来都是空,都没故意义,只有灭弃全部才是最好的要领,六识包罗意根全部都可以灭失了,然后就进入空空如也的涅槃里不再受生诸有。

而菩萨和阿罗汉差别之处便是证悟谁人“不生不灭”的道,并且和老子所说的道差别的是,这个佛菩萨的道非“天然性”非“人缘性”,背面另有一个“妙真如性”,简洁了解便是老子的道创建在无情和有情的天然万物上,而大乘佛法的道是说有情众生的心法,从如许了解上,彷佛老子的道更广阔一些,而佛法只是对众生有情而说,但是老子的品德经玄奘菩萨为何不高兴翻译成梵文,便是说太粗了,怕天竺人看了嫌弃,远没有唯识瑜伽那样庞大和精致详细,没有触及有情众生焦点的难明之处,另有的是大乘佛法的道是可以实证的,并非只是玄虚学说,而学者要像禅宗祖师一样的明心见性并非看品德经就可以或许同样证悟,简洁说看懂品德经的人并不克不及完全了解大乘佛经讲的是什么,以是禅宗祖师常说“法不传六耳”,便是佛经佛法有佛世尊的隐秘藏要,这是外道偷学不来的,以是有些外道的经典只能依样画葫芦的照搬佛经表皮,明眼人就能看出一些差别。

再来说菩萨和阿罗汉的道差别的是什么,在大乘佛法的法华经有个穷子喻品,我以为说的很精妙,便是学阿罗汉的便是弃父逃脱的穷子,不知道本身本来是有何等富有,却要去做一个低等的人,幸亏其父黑暗帮助,然后在靠近父亲之后才明确已往了解错误,本身的财宝是原来就有的,而对财宝的承继也是“天然而至”,自家全部确当然不是强靠着修行尔后得到的宝贝,这时了解改变后依之修行的便是大乘菩萨了。

大乘佛法的道并非简洁的可以从字面上得到了解,而是要举行进修实修的历程后,有对佛法包罗二乘有个也许的了解后,在福缘成熟时,在某个刹那证悟见道,负担起来这个妙法莲华的菩提心,才气明确佛经讲的都是这个真如金刚不坏心,转头看二乘所取的五蕴皆空,物质天下的成坏败空,善与恶的三界六道实在都是这朵莲华演化之“征象”,假如把水中的玉轮当为真月而去研究,便是无法粘到真正玉轮的边,可以观看到但触摸不到实质由此写就的便是不科学就不是正道,品德经的道便是征象界的道,没有触及这个有情众生都具有的真月,再拿一个西纪行里一个形象的比方,孙悟空不是六耳,固然俩者千篇一律,假如没有区离开来,家人们包罗阿罗汉都难以分别谁真谁假,大乘佛法的道也是一样,跟品德经的道是差别的,讲的实质是纷歧样的道。

最终再说一下金刚经的无为,佛为什么说如来没有说法。

金刚经的无为不是说天然那种没有添加人为的无为,大概天然性的自然无为,也不是说天然那种守于天性不做多余之事的无为,是在说有情众生的真如心是“无为性”的,一方面它不是跟我们意识头脑那样贪图不停,是天然随顺众生有情去造业不停的,一方面它又不是物质五蕴的心,是超然物外又不离五蕴的心,好像水面上的玉轮,不是月球,登月火箭不克不及向水里放射,但是它的确是映现了玉轮出来,有情众生都离不开它做着有为的梦。

这个心既然无为却又是“有为”,佛明显说法几十年却在金刚经提到如来没有说法,这必要以般若智来了解,便是说进修佛开讲的佛法,悟懂了般若到头来反观佛,实在佛陀并没有说法,是自心如来在说法,而自心如来相对付五蕴界来说却非五蕴,又不离五蕴,以是,假如把佛法当为五蕴的有为法便是错误,但是,把佛法当成是说天然界大概五蕴此中的无为法,这也是错误,固然金刚心是“无为性”的,但万法皆由其所生,万法都在其外貌上演化,而金刚心却又不是天然界或五蕴运行的纪律,它是有情众生的心,非无情之物道,金刚难断。

杭州灵隐寺
精彩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