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我和一个朋侪去田野拍摄虫豸。拍着拍着,他却被脚边的一种小草吸引,开始蹲在地上挖草拟来。
“我舅妈爱吃这个,挖点归去。”他说。“这是什么野菜?”我问。他掐了一把叶子搓了搓,一下怼到我的鼻子下面:“闻。”
这是大天然的奉送,它汲取了最光明最透彻的阳光,是人和大山的商定,我必然不克不及摧残浪费蹂躏这纯自然的食材。我在半秒钟内想完前面这堆话后,深吸了一口吻。
一股浓郁的鱼腥味刹时填满了大脑的每个沟回,我利用了最大限度的规矩才没有吐出来。“这便是鱼腥草。”朋侪笑了。
几年后,我在云南又与它狭路邂逅。它酿成了盘子里的一段段菜梗,名唤“折耳根”。吃到嘴里发觉,腥味并不显着,配上酸辣的调料,着实不错呢。
可掀开《中国植物志》你会发觉,这莳植物的正式名称叫“戴菜”。戴读“j”,早在东汉就用这个字来指代鱼腥草了,自古以来,藏菜都是这莳植物的正式名称,而鱼腥草、折耳根都是民间的俗称。
鱼腥草好了解,可折耳根是什么意思呢?实在,各地有差别的说法和写法,好比紫儿根、截儿根、侧耳根……这就评释,紫儿、截儿、侧耳、折耳,都是某个字的讹变。
这个字实在便是戴。固然今日字典里它读ji,但古音是读zhi大概ze的,老黎民念的时间加个儿化音,就酿成“折耳”了。要较真的话,应该写成“戴儿根”才对。至于“根”也好了解,由于家人们常吃的是它埋在土里的根状部门,说是根,实在是茎。洗洁净厥后个凉拌,最是爽口。
不外要细致,如今科研职员发觉,鱼腥草含有“马兜铃内酰胺”,这种物质对肾有潜伏的危害,固然还没有像样的病例证明吃它会导致肾病,但为了保险起见,照旧不要大量地吃,玩了命地吃。间或馋了来一盘,照旧可以的。至于悔恨折耳根味道却常被怙恃逼着吃的孩子们,可以用“拒绝折耳根,肾好我也好”来逃过一劫了。
文章摘选自《博物君式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