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了凡四训》10:去失“人”的欲念,回到生命天性中

2022-11-16 16:40:36 作者:回不到從前
导读:感悟《了凡四训》10:去掉“人”的欲念,回到生命本能中,【原文】至修身以俟之,乃积德祈天之事。曰修,则身有过恶,皆当治而去之;曰俟,则一毫觊觎,一毫将迎,皆当斩绝之矣。到此地位,直造先天之境,即...
不占便宜,才是最大的精明 深度


【原文】至修身以俟之,乃行善祈天之事。曰修,则身过恶,皆当治而去之;曰俟,则一毫觊觎,一毫将迎,皆当斩绝之矣。到此职位地方,直造天赋之境,即此即是实学。

了凡四训 里的改命秘诀

译文:对付孟子所说的“修身以俟之”这句话,乃是要本身时时修养操行积存好事,以此来祈求、等候上天赐予福报。对付“修”,便是把身上全部的不对、罪过全部改失。对付“俟”,那么任何一丝一毫的非份之想、曲意迎合,都要刚强戒除。到达这种水平,一向回来到灵活纯朴的境地,这便是实着实在的真学问。

了解:孟子说的话“修身以俟之”,照旧报告我们,先把本身的事做好,便是先做好本身,才会有时机到本身身边来的。“做本身”,便是积存品德,才气够向天祈福。

这段话中,修身是简单明白。对付“俟”,是等候的意思,这里云谷禅师报告了凡,照旧要驾驭一个根本的原则:心中不克不及有任何妄念。非份的想法、故意迎逢,都是不行取的。任何一点私心,都不行能感到上天的。

有句话:只管耕作,不问劳绩。但行功德,莫问出息。这里的“问”,便是“求”,是一种私心,也便是云谷禅师说的“将迎”、“觊觎”。“不问”,才是“俟”的真解说。

断妄!心不生相,直至无相!去失后天的种种沾染,才会到达天赋之境,便是无相的境地。


【原文】汝未能无心,但能持准提咒,无记很多,不令中断,持得老练,于持中不持,于不持中持。到得动机不动,则灵验矣。」

译文:云谷禅师陆续说:你做不到没故意念,但只要持念准提咒,不必刻意记数,不要中断,持念的老练,一向到如许的水平:持念的时间觉得不到持念,不持念的时间又在持念。到动机不动的时间,就灵验了。

了解:这段话中有存在着如许的一个理念:持也不持,不持也持,非持非非持。

佛家有一个境地:非想非非想。前一个“非想”,便是“不想”。后边的“非非想”,便是否认前边的“非想”,意思是“不是不想”。想,是人的意识运动,是一种生理征象。前边的“非想”,便是让我们操纵住本身的动机,做到不动念。后边的“非非想”,便是让我们明确,动机所动之处,已经不是人的意识运动而是一种生命的本能。生命的本能便是天理,人的意识动机便是欲望。

憨山大家在悟道的历程中,曾经做过几个梦,此中一个是梦见弥勒菩萨给他讲法,说:“分别是识,无分别是智。依识染,依智净。染有存亡,净无诸佛。”这段话里禅机无穷。此中的识、智,便是明白报告了我们,人的念想,便是“识”的条理,让我们“非想”,便是去失这种念想、破“识”。后边的“非非想”,便是“智”,到达了天赋的境地。


“天赋”是什么?一小我私家在刚诞生的时间,不克不及叫做“人”,那只是一个生命。一个生命的本能,便是简洁地在世。这个小生命没有任何“人”的欲望,没有善恶,不知黑白、对错,不晓得妍媸。这个小生命没有沾染任何“人”的理念,以是,这个小生命没有动机,也不动动机,便是“无识”的状态。

“于不持中持”,就好像上面说的“动机”一样,不是刻意的持念。持念到一种生命的本能,就像呼吸一样,时时举行着,但我们又不知道,于心念中无识无染。

了凡记载的云谷禅师的话,就上面这些。在我想来,应该另有许多。只是上面这些话,对了凡的开导非常大。由于有影响,是以运气就必定产生转变。“立命”的“立”,便是变化的意思。是以,孔子说的“三十而立”的“立”,也是这个意思了。正如我们时常听到的一句话:三十岁曩昔的相貌是怙恃给的,三十岁今后的相貌是本身修的。运气的变化,都是由本身驾驭的。


【待续】

————进修传统文化,增进人生才智。接待存眷知本学社。我是宗财。

了凡四训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知道这三点,你就能把握住未来
精彩图集